丫丫电子书 >> 言情小说 >> 黄帝内经TXT下载 >> 黄帝内经章节列表 >> 黄帝内经最新章节

灵柩经 第3章

作者:未知 下载:黄帝内经TXT下载
    章节:03-001

    篇名:生气通天论

    本文: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章节:03-002

    篇名:生气通天论

    本文:苍天之气,清淨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章节:03-003

    篇名:生气通天论

    本文: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章节:03-004

    篇名:生气通天论

    本文: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杙,阳气乃竭。

    章节:03-005

    篇名:生气通天论

    本文: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

    章节:03-006

    篇名:生气通天论

    本文: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疿。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被,鬱乃痤。

    章节:03-007

    篇名:生气通天论

    本文: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疾,留连肉腠,俞气化簿,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章节:03-008

    篇名:生气通天论

    本文: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章节:03-009

    篇名:生气通天论

    本文: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写,不亟正治,粗乃败之。

    章节:03-010

    篇名:生气通天论

    本文: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巳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章节:03-011

    篇名:生气通天论

    本文: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井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章节:03-012

    篇名:生气通天论

    本文: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章节:03-013

    篇名:生气通天论

    本文: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章节:03-014

    篇名:生气通天论

    本文:凡阴阳之要,阳蜜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为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密,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章节:03-015

    篇名:生气通天论

    本文: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章节:03-016

    篇名:生气通天论

    本文: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本章结束
一定要记住丫丫电子书的网址:www.shuyy8.cc 第一时间欣赏《黄帝内经》最新章节! 作者:未知所写的《黄帝内经》为转载作品,黄帝内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黄帝内经最新章节,而丫丫电子书又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黄帝内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黄帝内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丫丫电子书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黄帝内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黄帝内经介绍:
《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世简称之为《内经》。最早著录于刘歆《七略》及班固《汉书·艺文志》,原为18卷。医圣张仲景"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晋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时,称"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九卷》在唐王冰时称之为《灵枢》。至宋,史嵩献家藏《灵枢经》并予刊行。由此可知,《九卷》、《针经》、《灵枢》实则一书而多名。宋之后,《素问》、《灵枢》始成为《黄帝内经》组成的两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