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电子书 >> 历史军事 >> 中国通史TXT下载 >> 中国通史章节列表 >> 中国通史最新章节

第七卷-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 10

作者:中国通史 下载:中国通史TXT下载
    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宋辽金元四史朔闰表》,汪远孙的《辽史纪年表》、《西辽纪年表》,万斯同的《辽诸帝统系图》、《辽大臣年表》,李慎儒的《辽史地理志考》,汪辉祖的《辽金元三史同名录》;近人陈汉章的《辽史索引》,丁谦的《辽史各外国地理考证》,吴廷燮的《辽方镇年表》,罗福颐的《辽汉臣世系表》等,或考证诸书记载异同,或补著文献记载的不足,或对名物制度加以研究探讨归纳,或对相关地理沿革加以考察。

    清末,李有棠编纂的《辽史纪事本末》,“区别条流,各从其类,均以正史为主”,同时仿裴松之注《三国志》和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将《考异》散入各条下的体例,“博采各书,考证异同”①,附载于《考异》中。此为辽史研究的第一阶段,大量工作是对《辽史》本身的考察、注释和补充,为深入研究辽史奠定了基础。

    近人对辽代史料的整理和研究最早辑录辽人著述者为署名敬亭山人的《辽金文存》12卷②,未及出版。近人缪荃孙又搜集辽人诏令、奏疏、策问、表、文、诗、谣谚、铭、记、碑、墓志、杂著等,辑为《辽文存》6卷。同时编著《辽艺文志》和《辽金石存目》附于书后。王仁俊也从事辽人著述的搜辑、整理,采辑历代史文、方志①《辽史拾遗·序》、《自序》。

    ②乾隆《御批通鉴辑览》,将辽、金、元三史旧名,“悉按国语改正,其旧名仍注于下,以资参考”。赵翼为检索方便,于《补遗》中列旧名于前,以新名注于下,独具匠心。参见《廿二史札记补遗》。①李有棠:《辽史纪事本末凡例》,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②杨家骆:《辽史汇编·序》称最早辑录辽文献者为敬亭山人的《辽金文存》共12卷,钞本在“中央图书馆”善本馆。敬亭山人,王姓,清嘉庆时人。

    和行记等,编辑《辽文萃》14卷。《辽文存》问世后,王仁俊将其未收的诏敕、策表、奏疏、诗文、碑铭等汇为5卷出版。《辽文萃》后附《作者考》和《逸目考》各1卷,对缪书多所补益。此外黄任恒的《辽痕五种》即《辽代年表》、《辽代文学考》、《补辽史艺文志》、《辽文补录》、《辽代金石录》,倪灿的《补辽金元艺文志》,金文诏的《补三史艺文志》和王仁俊的《辽史艺文志补证》,周春的《辽诗话》,罗福颐的《辽文续拾》等,对辽朝及后人有关辽代史事的记录整理方面也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1936年,陈述在缪荃孙等人搜集整理的基础上,补以碑志铭文,辑成《辽文汇》12卷。1980年,再增新发现和出土碑志铭文,以《全辽文》为名出版,仍为12卷,补遗1卷。包括诗、谣谚、诏谕、敕制、哀册、册、官告、表、奏疏、书状、对、议论、文、牒、札子、檄、序、碑铭、颂、偈、记、塔记、幢记、题记、祭文、墓志和杂著27类,分别编成类目索引,附于书后,以便检索。并附作者索引及事迹考。

    台湾学者杨家骆在编纂《中华大辞典》时,广搜群籍,其中涉及辽事者,“可疏释补正《辽史》原文者,不期竟达350余万言”①,遂辑为《辽史汇编》11册。分为辽史史文、辽史纂修有关论著、辽史拾遗校读、辽史表志注补、辽文献、记辽史他史、辽史论文和西文论著八大类。搜检甚丰。

    20世纪20年代以后,辽史研究进入第二阶段。自王国维始,在研究元史、北方民族史和蒙古史的同时,兼及辽朝史事,著有《辽金时蒙古考》和《鞑靼考》。此外,方壮猷的《契丹民族考》、姚从吾的《说阿保机时代的汉城》、柳翼谋的《契丹大小字考》、尹克明的《契丹汉化考略》和冯承钧的《辽金北边部族考》等,或以契丹民族为考察对象,或对辽朝的某一社会问题进行考察,或在考察辽金时期北方民族和蒙古先民的情况时,兼及辽朝。此后,以辽史为重点进行研究且成就突出者有冯家昇、傅乐焕和陈述。

    冯家昇有《辽史源流考》、《辽史初校》和与美国学者魏特夫合著以英文发表于美国的《辽代社会史》等著作,以及《契丹名号考释》、《太阳契丹考》和《契丹祀天之俗与其宗教神话风俗之关系》等论文。他对《辽史》和辽朝历史进行了专题研究,有关辽史研究著作大多已收入198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论文集《冯家昇论著辑粹》中。与魏特夫合著的《辽代社会史》的资料汇编部分,为冯家昇辑注,“取材广泛,选择精严,注释明晰,是一部研究辽史的重要参考书”①。

    傅乐焕有《宋人使辽语录行程考》、《辽代四时捺钵考五篇》和《辽史复文举例》等,对辽朝特有的制度、辽宋关系的研究以及对辽史研究文献的校勘等都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了他的研究专集《辽史丛考》。

    1934年,梁园东翻译和注释俄国学者布莱资须纳德的《西辽史》,所注内容丰富,为原著补充了大量资料,推进了西辽史的研究。

    194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金毓黻的《宋辽金史》。

    1948年,陈述《契丹史论证稿》出版,对契丹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契丹民族的来源、部落组织,辽朝的建立与统治等作了全面考察。

    ①《辽史汇编·序》。

    ①夏鼐:《跋》。

    1949年以后的辽史研究成果1963年出版的陈述《契丹社会经济史稿》,从阶级关系、土地占有形式、农牧业经济、城镇建设、商业发展等方面,全面考察了辽朝的社会经济及其特点。

    70年代以后,辽史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蔡美彪等著的《中国通史》和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两部通史对辽史有专章叙述。1986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了由蔡美彪主编的《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史卷》,对辽代的国号、年号、行政建置、官制、军制、法制、社会经济制度、人物、事件、史迹、文化典籍、宗教等方面皆有专条。1992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亦列有辽史方面诸多条目。此外,大量的论文和专著也相继面世。

    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张正明的《契丹史略》,该书简明地叙述契丹民族的起源、发展、建国,辽朝的经济状况和经济政策,是全面、扼要介绍契丹和辽朝历史的著作。1984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杨树森的《辽史简编》,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舒焚的《辽史稿》。《辽史稿》比以往的同类著作叙述更详尽、更全面,对契丹人的部落组织、契丹社会的奴隶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对文献记载的某些歧异也做了必要的考察,并提出作者的看法,书中还附有契丹人各个时期的部落、州县和机构等各种图表21幅。陈述又在《契丹史论证稿》的基础上,出版《契丹政治史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995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李桂芝的《辽金简史》,这是国家教委统编的高等院校文科教材的一种,该书除对辽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社会发展状况作了较全面系统的叙述外,又适当地增加社会史、民族史和民族关系史的相关内容。对史学界尚未取得一致看法的问题也提出作者的观点,“虽与前人和当代一些专家有不完全相同的看法,然均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①。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专题研究著作也相继问世。1991年,是辽史专题研究成果丰收的一年,三部专著同时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杨若薇的《契丹王朝政治军事制度研究》,这是对辽朝的行政制度、军事制度特别是契丹特有的斡鲁朵、行宫和糺军等的专题研究和全面考察,“在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在进行纵的和横的联系方面,都有其特长和独到之处”②。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魏良弢的《西辽史纲》,它是作者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全面系统阐述西辽的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疆域、纪年及其对中亚社会的影响的一部专著,“作者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言他人未尽之言。它的出版填补了中国史研究的一大空白”③。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李锡厚的《耶律阿保机传》,它是由民族史学家史筠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库》的一种,该书“首次较具体地将耶律阿保机的事迹呈献给读者”④,全面叙述辽朝开国皇帝、契丹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耶律阿保机的一生及其对北方民族的发展和中国统一所作出的贡献。贾敬颜教授的《民族历史文化萃要》和《东北古代民族古代地理丛考》,分别于1990年和1994年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和中①王钟翰:《辽金简史·序》。

    ②邓广铭:《契丹王朝政治军事制度研究·序言》。

    ③魏良弢:《西辽史纲·内容简介》。

    ④《耶律阿保机传·内容提要》。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贾敬颜教授勤于文献的考索和校订,尤邃于北方民族史,他知识面宽,“经史之外,涉猎诸子百家”①。他“爬梳故籍,钩沉索隐”②,将多年的读书笔记和考证所得汇成两书,“多言之有物,征而有信”③。其中多有涉及契丹民族史和辽代地理、民族等内容者,也是学习和研究契丹民族史有价值的参考书。1994年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漆侠、乔幼梅的《辽夏金经济史》,这是“将辽夏金三个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作为中国北方一个独具特色的经济区域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的拓荒之作”④。

    此外,台湾学者陶晋生的《宋辽关系史研究》、杨树藩的《辽金中央政治制度》等,也是研究辽史的专题著作。

    辽朝作为游牧民族上层建立的政权,统治了中国北方的游牧和渔猎民族,也统治了辽东和燕云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汉人和渤海人。辽史的研究既属于中国断代史的范畴,也属于民族史的范畴。在民族史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和不断取得新成果的今天,辽史和契丹史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进行专题研究的论文硕果累累。

    自1964年蔡美彪发表《契丹的部落组织和国家的产生》⑤以来,嵇训杰、李桂芝相继发表了研究契丹人部落组织的论文⑥;对辽朝的南北面官制,李锡厚、杨若薇、王曾瑜、唐统天等都有论文或专著进行研究①;蔡美彪、贾敬颜、杨若薇、李锡厚、关树东等也都有论文研究辽朝的军事制度和糺军问题②,此外,对辽朝的经济和二税户、转户,文化和科举制度,契丹人的婚姻制度和礼俗,辽朝统治下的民族和契丹文字等都有大量论文加以研究论述。

    日本学者对辽史和契丹史的研究也做了大量工作,爱宕松男的《契丹古史研究》,白鸟库吉的《东胡民族考》,津田左右吉的《辽制度之二重体系》,若城久治郎的《关于辽的枢密院》,箭内亘的《辽金时代糺军之研究》,岛田正郎的《辽代社会史研究》等,分别对契丹古史和辽朝的军政制度进行了研究。此外,若城久治郎编辑了《辽史》中人名、地名、官称和名物制度的词语索引《辽史索引》,梅原郁等编辑了《辽金元人传记索引》,为研究者检索资料提供了方便。

    ①王钟翰:《东北古代民族古代地理丛考·序》。

    ②《民族历史文化萃要·内容提要》。

    ③姚大力:《中国历史学年鉴·史学研究·辽金元》,1992年。

    ④李锡厚、王曾瑜:《评》,《历史研究》1995年第3期。⑤《历史研究》1964年第2期。

    ⑥嵇训杰:《关于契丹族名称、部落组织和源流的若干问题》;李桂芝:《契丹古八部之我见》、《契丹大贺氏遥辇氏联盟的部落组织——》等。

    ①杨若薇除《契丹王朝政治军事制度研究》外,尚有多篇论文论述了辽朝北南面官制;李锡厚有《论辽朝的政治体制》、《关于辽朝的参知政事》、《辽代宰相制度的演变》等论文;唐统天有《辽代尚书省研究》、《由石刻补考辽代王府与公主邑司官制》和《契丹于越考》等;王曾瑜有《辽朝官员的实职与虚衔初探》等。

    ②蔡美彪:《糺与糺军之演变》、杨若薇:《辽朝“糺”之探讨》、李锡厚:《辽朝的汉军》、关树东:《辽朝的中央宿卫军》等。

    第三节宋史研究概况明清两代对《宋史》的重修自元末至正五年(1345)修成《宋史》以后,历代学者以其粗疏错漏、繁冗芜杂,纷纷重修《宋史》。元末周以立,以宋、辽、金三史体例未当,就曾想重修。明正统(1436—1449)末年,其曾孙南京侍读学士周叙奏请许自撰《宋史》,进行了数年,书未成而病死。正德年间(1506—1521),王洙撰成《宋史质》100卷。明朝廷也准备重修《宋史》,以礼部尚书严嵩主持,后亦无成。柯维骐历时20年,修成《宋史新编》200卷。万历年间(1573—20)王惟俭修《宋史记》250卷,明末钱士升成《南宋书》60卷等,其中以柯维骐《宋史新编》最著名。此外,王思义、王昂、汤显祖、刘同升、归有光、邵经邦等人,都曾重修《宋史》,亦多未成书。明修《宋史》,无不是合宋、辽、金三史为一,以宋为正统;又都只是删节元修《宋史》成书,并无事增文省之可言,即使有少数订误,也无多大学术价值。

    清初潘昭度得到明末汤显祖《宋史》旧本,拟加扩修,亦未成书。乾隆二十年(1755)陈黄中成《宋史稿》219卷,仍是未定稿。乾隆末年,邵晋涵发愤重修《宋史》,钱大昕、章学诚曾参与制定体例,邵准备先撰南宋史取名《南都事略》,然后再修《宋史》,章学诚也想重修《宋史》,均未成书。仅有蒋伯超《南宋书》(不分卷)成书,传记只73人,至清末,学者终于放弃重修《宋史》之举,陆心源撰成《宋史翼》以补《宋史》之缺①。朝鲜李氏王朝正祖李祘主持重修《宋史》,将宋、辽、金三史合一,以宋为正统,历时20余年,1791年成《宋史筌》148卷。由外国学者重修《宋史》,这在古代学术史中是绝无仅有的。

    明清时期其他宋史研究成就明清两代不少学者编撰《资治通鉴》的续编,明初陈■首先修撰《通鉴续编》24卷,体例实同《通鉴纲目》;成化年间(1465—1487),又有商略等《续宋元资治通鉴纲目》27卷,其后薛应旂以该书为蓝本,稍加附益撰成《宋元资治通鉴》157卷;另有王宗沐的《宋元资治通鉴》64卷,但都很疏略。

    清初徐乾学主修《资治通鉴后编》184卷(缺第11卷),参考了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前175卷(当是传世的太祖至英宗五朝节本),并得万斯同、阎若璩、胡渭等人的参与,较明修诸书为详,但因四库馆尚未开,《永乐大典》所收有关史书尚未辑出而未能参阅,因而仍较疏略,尤以南宋宁宗嘉定以后为甚。

    清乾隆(1736—1795)后期,毕沅主修《续资治通鉴》220卷,邵晋涵、章学诚等人参加修撰,又得以参考四库馆辑自《永乐大典》诸史书,采取节录诸史原文,详略适度,对不同记载进行考订,是明清两代同类书中最佳者。明中叶冯琦想以纪事本末体裁编次宋史,而沈越亦有以同样体裁编撰宋①顾吉辰对《宋史》进行考订,有《比事质疑》、《考证》。史的《事纪》,但均未成书,冯琦门生刘曰梧请陈邦瞻将两书未成稿合编增补,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成《宋史纪事本末》28卷109篇,明末改为以篇为卷(为109卷),虽史料价值不高,但前后始末,一览了然,简明扼要。明清时期对宋代学术思想史研究最重要的著作,当推清初黄宗羲、全祖望修撰的《宋元学案》100卷,自清康熙中叶,黄宗羲开始修撰,死后由子黄百家续修,远未成稿,其后由全祖望续修,基本完成,后来又有所散失,道光年间(1821—1850)王梓材、冯云濠补充完成,历时一个半世纪。

    在清人所撰的众多宋人年谱中,以清嘉庆九年(1804)成书的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成就最大。此外,还有清初王夫之的史评名著《宋论》。20世纪初的宋史研究20世纪初,西方新史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逐渐为中国学者认识与运用。世纪之初,宋史研究的论文很少,而王国维有1910年《宋大曲考》和1913年《宋元乐曲》、《宋吕本杂戏段数》、《宋之小说杂剧》、《宋之滑稽戏》等宋代文化史的系列优秀论文。

    20年代,研究宋史的论著才逐渐增多,1922年胡适《南宋白话词》,1923年陈正漠《张横渠的哲学的研究》,1924年鲁迅《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1925年胡适《南宋初年的军费》、竺可桢《南宋时代我国气候之揣测》、盛郎西《宋元书院讲学制》、胡云翼《词人辛弃疾》,1926年吴其昌《南宋历数天文考》、盛郎西《宋代之大学教育》、陈东原《宋儒对妇女的观念》,1927年吴其昌《宋代地理学史》、王桐龄《宋辽关系》、陈延杰《宋诗之派别》,1928年王国维《宋代之金石学》、钟敬文《宋代民歌一班》,1929年黎锦熙《宋元话本之研究》、郑振铎《北宋词人、南宋词人》,等等。此时,还有不少宋史著作问世,王国维19年有《王禀补传》,1917年有《清真先生(周邦彦)遗事》,1927年有《唐宋大曲考》、《宋元戏曲考》、《五代两宋监本考》等宋代文化史系列专著。19年谢无量《朱子学派》,1928年吕思勉《理学纲要》。孙毓修1917年有《朱子》、1924年有《苏轼》、1925年又有《文天祥》。1918年沈宗元《东坡遗事》、1929年胡怀琛《东坡生活》等,还有一些其他宋人年谱。

    这一时期的宋史论著中虽有许多属于介绍性的,但也有不少是高水平的。作者中不少在当时已是或后来也成为名家,但还没有以宋史研究为主的学者,而且几乎全是文化思想方面的论著,只有个别论著属于政治、军事方面的。

    “宋史”断代史研究的形成从30年代开始,不仅中国历史研究中许多高水平的论著有较大的增加,而且还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各个断代史的专家学者,正如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1947年出版的《当代中国史学》中所说:(中国)通史的写作,非一个人的精力所能胜任,而中国历史上需待考正的问题又太多,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分工合作,先作断代的研究,使其精力集中于某一个时代,作专门而精湛的考正论文,如是方可以产生一部完美的断代史,也可以产生一部完美的通史。①顾先生在文中介绍了各个断代史的主要专家学者在该断代史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和地位。顾先生的评介虽是一家之言,但大体反映了30年代至40年代前半叶中国史学界的实际情况。关于宋史研究的评介摘录如下:宋辽金元史的研究,这里先叙述宋史研究的成绩。《宋史》成于元末,最为芜杂,明清两代欲为之改作者极多,或其书未成,或已成而不餍人望,邓广铭先生年来取两宋各家类书、史乘、文集、笔记等,将《宋史》各志详校一遍,所费的力量不小,所成就亦极大。其《宋史职官志考正》已刊于《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中,更有《岳飞》、《韩世忠年谱》、《陈龙川传》,及论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故事考释》、《宋太祖、太宗授受辨》、《辨正》,宋史的研究,邓先生实有筚路蓝缕之功。张荫麟先生亦专攻宋史,惟英年早逝,不克竟其全功。但就所发表的论文看来,其成就已很大,仅次于邓广铭先生而已。其论文有:《南宋亡国史补》、《疏证》、《宋太祖誓碑及政事堂刻石考》、《宋太宗继统考实》。

    两位学者实是中国宋史研究的奠基人。关于邓广铭,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在其后不久,也说邓广铭“用力之勤,持论之慎,并世治宋史者,未能或之先也他日新宋学之建立,先生当为最有功之一人,可以无疑也”①。邓广铭的重要论文,已收入《邓广铭学术论著自选集》和《邓广铭治史丛稿》。张荫麟的宋史论文有30多篇,已编入《张荫麟文集》。

    除顾先生提到的两位学者外,三四十年代宋史专家还有蒙文通、陈乐素、聂崇岐、张家驹等学者。

    聂崇岐除有力作《宋史地理志考异》于1934年问世,三四十年代还有《宋代制度考略》、《宋词科考》、《宋辽交聘考》、《宋代府州军监之分析》等一系列论文,已汇编为《宋史丛考》。

    陈乐素自1933年发表首篇宋史论文《宋徽宗谋复燕云之失败》,随后又相继刊出力作《徐梦莘考》、《三朝北盟会编考》以及《主客户对称与北宋户部的户口》等经济史论文。陈乐素兼及隋唐、明清、中外关系史而侧重于宋代文化史、目录学史的研究,他的重要宋史论文已汇入《求是集》。

    蒙文通30年代有《论北宋变法与南宋和战》,其学术涉及经、史、诸子、理学、佛、道诸方面,而侧重于宋代理学,对二程、朱嘉、陆九渊等皆曾论及。

    张家驹30年代有《宋代分路考》、《宋室南渡前夕的中国南方社会》,40年代有《靖康之乱与北宋人口的南迁》以及专著《宋代社会中心南迁史》等。

    如同20世纪初叶一样,不少并非以宋史研究为主,当时已是著名学者或后来成为知名的学者,在三四十年代也写了不少高质量的宋史研究论文,如讨论政治军事史的,有钱穆、金毓黻、缪凤林、谷霁光、王毓铨、李文治、吴天墀等,讨论社会经济史的有全汉升、陶希圣、王毓铨、何兹全、鞠清远①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南京胜利出版公司1947年版,收入《民国丛书第1编第72册,上海书店1990年版。

    ①《宋史职官志考正序》,《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0本,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等,讨论思想文化史的有钱穆、冯友兰、季羡林、白寿彝、贺麟、李俨等,这里列举的只是一小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后来在宋史研究中取得重大成就的第二代宋史专家,在40年代发表了宋史研究论著,如(按姓氏笔画序)李埏《北宋楮币起源考》、宋埏《北宋商税在国计中的地位与监税官》、徐规《陈傅良之宽民力说》、漆侠《摧兼并(王荆公新法精神之一)》(重要宋史论文已汇编入《求是集》、《知困集》)等,还有其他宋史专家及以辽金史为主要研究方面的宋史学者,不一一列举。

    1949年以来的宋史研究新中国建立以来,宋史研究有一定成绩。在对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城市经济、土地关系、租佃关系以及农民起义等方面,所讨论的问题都有一定程度的深入。

    在农业方面,漆侠、张家驹、薛培元、宁可等讨论了农业水利的问题,杨志玖、袁震撰文讨论宋代的户口问题。

    宋代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活跃。白寿彝等《论秦汉到明末官手工业和封建制度的关系》,将宋代官手工业放在中国古代官手工业史中进行考察。季子涯《宋代手工业简况》讨论宋代手工业生产的各种形态,华山《宋代的矿冶工业》认为不论在产量还是生产技术上宋代都高于唐代并分析了南宋矿冶业衰落的原因,史宏达《南宋闽广地区的棉纺织生产》探讨宋代南方的棉纺织生产,宋代的制盐业、造船业、丝织业、银矿业等也有专文讨论-
本章结束
一定要记住丫丫电子书的网址:www.shuyy8.cc 第一时间欣赏《中国通史》最新章节! 作者:中国通史所写的《中国通史》为转载作品,中国通史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中国通史最新章节,而丫丫电子书又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中国通史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中国通史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丫丫电子书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中国通史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中国通史介绍:
16K小说网
(电脑小说站)
(手机小说站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