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电子书 >> 言情小说 >> 龙起苍茫TXT下载 >> 龙起苍茫章节列表 >> 龙起苍茫最新章节

第一卷 龙起南洋 第207节 造船与机械工业

作者:费虚 下载:龙起苍茫TXT下载
    龙起苍茫第207节造船与机械工业

    以及江淅范围众此年来涌现出了大批的致力千发展月备工业的先行者,他们也是看到了国人投耸实业,首先面对的困难便是购买机器。

    向外国进口机器不仅昂贵到令人难以承受,而且以次充好小大量的倾销欧美淘汰设备,尤其是在一些关键产业上,洋人是断然不允许华人对他们造成冲击的。

    同样在上海滩投资一家棉纱厂,洋人的工厂投入与产出比为一比十。而华人的工厂则要将资金大量的消耗在设备、原料以及打通关系上。平均投入与产出比为一比一点三到一点五之间,这是南洋统计局专门为上海滩的工业现状做的计算。

    也就是说,华人兴办实业,只能指望一直景气,然后依靠几年的利润逐渐收回部分成本,用于机器维护原料的购买,工资等其他成本,等到债务还清,还要指望市场景气。这样就能维持厂子,然后置些别的产业。慢慢想办法添加机器,甚至扩大工厂。

    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民族工业资本积累的艰难,可以说是在夹缝中图生存,除了暴利行业,大部分民族资本都是如此,可惜暴利行业全部垄断在洋人手里。

    洋人在设备、融资以及工业原料、贸易渠道、航运、税收等多方面钳制民族工业,就拿外汇挂牌价来说,都是有利于洋人的,对民族工业的进出口贸易很不利,在这一项上也要浪费银钱。

    由于南洋偏重于发展重工业。那就给了国内尤其是上海、江淅范围与复兴系已经有了合作基础的这些民族工业许多的机会,正好是互补的,而且是相得益彰的。

    李秉衡也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帮助国内迅速建立民族机械工业。打下基础,一战爆发后就不用因为机器设备购买困难而错过了黄金发展时期。

    这些民族工业向上海的华人银行贷款,向南洋购买机器设备冉及工业原料,以自身资产以及机器设备向银行抵押,继续获得资金,并且以股份的形式引入银行投资。

    使用南洋的新式机器设备以及新技术后,造出来的产品直接运往南洋。偿付除欠款,进一步购买机器与原料,并且逐渐还贷款。

    南洋与国内的航运业已经发展起来,并且掌握在了民族资本家手中。不用再受制于日本、英国等航运公司,成本进一步削减。

    受益于两方的贸易扩大,航运业与贸易业也得到了发展,相得益彰。

    也受益于整个工业体系有了初步的发展,不仅是机器设备,工业原料这一项也并不再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

    工厂扩张成本也降了下来,包括钢铁、水泥、木材以及其他建林

    整个资本积累的过程,也变成了迅速扩张的过程。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以点带面。将面扩展到整个工业体系,只是现在时日尚短,还看不出对将来的影响。

    而上海的银行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兴旺起来的民族工业使他们的资本迅速壮大,与民族工业形成了坚定的战略同盟。

    适逢其会的股市行情更加使的银行业没有因为对民族工业的扶助而资金枯竭,而是得到了跨越式发展。

    沈谨云轻声的对几位关系密切的民族机械工业大佬说道:“我们这两年从洋人的银行里挖出了大笔的资金,许多官僚与地主以及富商将资金存入了我们国人自己的银行。光华说这走了不起的成就,我看的确如此。”

    李平书也点头说道:“尤其是那些当官的,他们哪肯让人知道有多少财产,以前放在洋人的银行保险,甚至洋人向他们收保管费也是趋之若骜,将钱迫不及待的送入洋人怀中。如今他们中也有人动了心思。开始将钱存入我们的银行。不仅是我们也开始对政府强硬,不然他们查账,也是因为我们的民族工业发展起来后,有一部分脑子灵活的投资者得了好处,他们眼红罢了

    之前的确有一些有见识的官僚与地主将资金存入华人银行。以及在银行的介绍下,投资到了民族工业。两年下来不仅收回了投资,而且还获利不小。

    不让满清政府查账,并且保密客户资料,这是李秉衡给上海的华人银行出的主意,即便阻力大到难以想象,也要执行下去。

    弃团武装迅速建立,也是一大武力威慑,不再是原本历史上仅保护华商资产,而是直接与满清政府叫板,反正满清没有多长时间可蹦醚了。

    向来相信李秉衡的李平书等人再次的冒险信了他一回,号召上海的华人银行结成战略同盟,在经济上与政治上双重投机。

    “我们目前还要引入大官僚与大的主资本,许多世家大族手中有大量的资金与不动产,将他们拉进我们的阵营,不但可以缓和因为银行新政而跟朝廷起的冲突,也可以在税收等方面让他们给我们撑腰。”

    正是由于民族工业的开始兴旺。使得许多人开始眼红,更多的人则是想分一杯羹。

    朱志尧迟疑着问道:“我们不是在一以股市中凡经得到了大笔的资金吗怎么冻要向那此贪得大官僚大地主示好?”

    他是搞机器出身的,脑子里没有弯弯道道,很是不解。

    司徒岳向他解释道:“我们的资金不嫌多只嫌少,眼下摊子是有了。但基础要打好打牢,慢慢的,你们都要在培养技术人才培养管理人员,支持教育,以及自身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这些都是大笔的资金出去,所以既要维持大规模扩张。也要使得人才等配套设施与扩张的规模对的上号。”

    李秉衡也点头说道:“不错。我们的民族工业还很薄弱,只有自身能够造血,能够不断进步,使机器与技术永远走在洋人前面,才能使工业真正自立,国家真正富强。将来你们还要作为典范,带动整个工业体系的进步,要未雨绸缪。”

    沈慢云虽然年纪比他大上不少。但对他很是佩服,听了浑身都是力气。激情澎湃的说道:“国内的许多世家大族根深蒂固,势力盘根错节。不是我们新兴力量可以抗衡的。其实你们许多人家中也有关系网。也有大官僚大地主,好好的利用这些资源,才是正经。”

    大笑着对着李秉衡说道:“光华,你看我跟你学的新名词,嘿嘿,真是贴切。”

    李秉衡看到老前辈们干起实业来精神抖擞,行事说话都有活力,也是受了感染,欣慰的说道:“这次。我们不仅要依靠他们的势力网破除厘金关卡各种税收对我们的限制,也要想办法让我们的对外贸易不受到洋人的影响。”

    李平书闻言一动,问道:“光华,国内还好说,难道洋人那里你有办法?朝廷不是将南洋入关定税为值百抽五吗?”

    李秉衡摇头说道:“值百抽五又如何?我准备在崇明岛开设进出口贸易公司,今后南洋以及我们帮国内代购的各种机器与工业品都从那里走,什么关税,去他娘的。我连那百分五都是不肯让洋人拿去的。我有什么理由给他们盘录?这次来;我便要给点颜色他们看看,让他们今后可别得寸进尺。”

    众人听他说的愤世嫉俗,这才意识到他不仅是资本家,也是一国总理,而且,还是洋人都惧怕的“强盗国家”总理。

    不禁哄笑了一阵,也是大为解气。

    司徒岳又向众人解释道:“不仅是这关税,而且洋人向我国倾销商品。如棉纱、粮食、煤油、钢铁等。每年我国为此支出数十亿两白银,如果这部分市场我们自己逐渐收复失的。不仅保护了民族工业不受洋人的冲击,也给了我们自身发展的机会。”

    “我们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将来也更耍集中精英们,开创一个精英的时代。不仅要让洋人的商品即便有关税保护也要在我国市场上无法倾销,无人问津,而且要让我们的产品将洋货驱逐出国内市场的同时,大踏步的向国外市场迈进。”

    番话说的众人热血沸腾,想想这两年来的发展,信心也是足了

    。

    李秉衡忽然向李平书问道:“江南船坞那边不是学了南洋的造船技术,购买了造船设备吗?不知正在建造的大船可有成果?”

    众人见他问到具体事项,知道是有下文的,如今他随便报出个消息都是发财的机会,忍不住敛息屏声,竖起耳朵仔细听着。

    李平书听见他问,换掌说道:“你不问我还真忘了。哎!”

    众人见他叹气,不由心中一沉,以为出了什么事故。

    李平书在那李摇头叹气道:“想当年,制造局所造船的速度不快,整体生产成本及耗燃料都高,结果反而不如直接向外国购买,自造一艘船的钱大约可以向英国买两艘船。直到局坞分家,把船坞部分从制造局中划分出来,成立江南船坞,采用商务化的经营方针,生产业务渐有起色,过去船坞长期荒废的局面逐渐改观有了起色。”

    重重的在李秉衡肩头一拍,满脸欣慰的说道:“当年船坞之荒凉我是历历在目,至今心中凄凉。所幸基础还在,又用了南洋的设备,学了南洋的技艺,这船坞与先前实在大不一样。”

    “今年修船近两百艘,已是赚了不少银子。而且,自造的四千多吨排水量客货轮已经下水,连外国专家都说这船是极好的。明年准备造万吨大船,壮大我国海运事业。”

    说到造船厂,李平书眉飞色舞。的确,能造万吨大轮的话,说明了国内的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即便是四千多吨排水量的客货轮。也走了不起的成就了,国内还没有造过如此之大的船,实在是悲凉中的宽慰。

    虽然局坞分家后,他主要过问制造军火的制造局,但也对江南船坞关注犹甚。

    江南船坞引进南洋技术,购买南洋设备,是他一力促成的,也使他对此保持极大的关注,如果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那么国内与南洋的造船业将会联起手来,共同成就造船业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工业带动者。

    其实复兴造船厂已经在上海建了。只是由于缺乏技术工人以及估计满清政府。只是代尾况些小小船。减轻南洋因造万吨轮与军舰而形成的产能压力。

    李秉衡对江南船坞的那两三千多人的技术工人很是看重,之所以扶助江南船坞,就是使这部分技术工人能够不流失,并且持续壮大,将来时局变了,能够吞并江南船坞那是最好的!可以迅速使得复兴分船厂成为庞然大物。

    沈馒云之前没听说过李秉衡对江南船坞有意,连忙问道:“光华。你之前不是说如今要新建大船坞与船台,准备让复兴分船厂也开始造大舰吗?江南船坞设备陈旧,规模太小,就算买得成功,也不合你的意思啊。”

    “此一时,彼一时。

    如今看来国内钢铁工业落后。航运业又大半是欧美日本的天下,想不出办法,铁路业又大半操控在列强手中,我们介入其中太过,也许会惹了列强的猜忌。只有从这造船业上着手,眼下我们也有技术有经验。国际市场如今对大型货轮需求很旺,正好迅速形成利润。现在不造。将来就更难啊。越造越有经验,越造越快,资金就能迅速回笼。不仅能让船厂扩张,也能拉动钢铁厂以及相关产业发展。”

    “现在人才培养不易,江南船坞那些技术工人可都是宝,朝廷没用好。我们用了当然效果也不一样。”

    李秉衡将他设想中的上海造船工业大概讲了些,众人才渐渐明白他是想让南洋专心于制造军舰与邮轮。而将来国内则建造大型海轮与内河货轮。

    “光华,你是否想对耶松有限公司出手?”李平书忽然问道。

    李秉衡愕然,自己并没有只言片语谈到耶松船厂,对方却仿佛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似的。“这个,耶松船厂垄断我国船舶修理与制造,若不是这两年江南船坞与复兴分船厂迎头赶上,只怕我们到时候连修船都要仰人鼻息。我看中他们的地段、码头、仓库等,如果吃下这些资产。将来可以省许多事情。而且,将来在这里规划,地价上涨,也算是投机吧。”

    “耶松早年仗着英国人的身份着实打压武等,当年我的几位前辈创办的机器厂与蒸汽机厂都是被他们吞并的,背后也花了不少心思,动了不少脑筋。如果那几家工厂发展到现在,只怕能给我们不少启发与帮助。”一说起耶松船厂,严裕堂等人便有些激愤。

    “不知可有办法兵不血刃的将耶松吃进?他们在我国垄断修造船舶。利润极高,恐怕是不会轻易将产业拱手让人。前年便听说有八百多万两银子的资产,没有千万两银子,他们恐怕是不会答应的。”

    李秉衡大笑道:“去年他们到南洋来采买造船设备,尤其是钢板预制生产线与钢板成型生产线、切削机床,被我们直接回绝了。现在还在提出要求,我想先拖着,等江南船坞与复兴分船厂都壮大起来,全面压倒耶松的时候,再对它发起恶意收购,给它制造几个陷阱,轻而易举的事情。”

    众人听他说的轻描淡写,无形中却又一股压力,想到这次股市行情让他们赚了不少钱,足见他的手段。

    “这次来召集众位,是有一件要事。我看时机成熟,将南洋的部分订单拿到上海来,以已经成立的轻仿机械公司、食品加工机械公司等几家公司为主干,加上朱公、严工他们一批机器厂资产重组,打造机械产业。”

    以前李秉衡曾经提过类似的建议,但人都有私心,而且也未到时候。如今上海的机器厂在资金拆借、南洋代工、股市投机中建立了战略同盟,在产业的更新换代中建立了分工。

    将他们整合在一起,垂好可以先打造一个机械行业巨头。

    朱志尧等人也是跃跃欲试,这次整合虽然失去了主导权,但是得到的利益却是巨大的。

    光想想南洋那巨量的订单,就可以一边建军工车间,一边生产军工车间需要的机器设备,将来再转向民拜

    李秉衡的真实想法是以这个机械集团为掩盖,秘密将南洋的淘汰武器生产线拿到上海来,然后仿制这些生产线,将来一战打响后,交战国不但要购买武器,也要购买武器生产线,又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南洋那边随着武器的更新换代。将不再制造这些生产线,专心新式武器的制造。

    “新的机械集团就命名为东方机械有限公司,成立后主要生产轻仿机械设备以及其他行业机器。”

    “李公,你是江南制造局的提调。想让你出面帮忙,招揽技术工人与技术骨干,先将班底摆开来,以后再慢慢培养人才。”

    江南制造局光各种熟练工人就有三千多人,加上江南船坞那两千多人。先从中挖一部分人过来,可以迅速的使新公司形成产能。

    看着野心勃勃的李秉衡,众人心思各异,但是已经对未来的机械公司充满着信心。(未完待续)为了方便访问,请牢记小说网,.net,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本章结束
一定要记住丫丫电子书的网址:www.shuyy8.cc 第一时间欣赏《龙起苍茫》最新章节! 作者:费虚所写的《龙起苍茫》为转载作品,龙起苍茫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龙起苍茫最新章节,而丫丫电子书又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龙起苍茫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龙起苍茫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丫丫电子书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龙起苍茫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龙起苍茫介绍:
1907年穿越后在那个时代找到了一直要找的,就是为了中国的崛起而奋斗。
在南洋,开始了他的第一步,机器、资本、技术,一切中国发展工业所需的,都是他为之奔忙所在。工业、金融、科学、军事,一个个地奇迹诞生。
列强从这里夺走的,注定要加倍讨回。
革命先烈的血注定不会白流,中华民族再一次自立自强,昂首于世界民族之林。
推荐好友力作《民国败类》